文章
  • 文章
搜索

精品工程

Classic case

首页 >> 精品案例 >>司法社工 >> 重组家庭男孩的为“义”冲动
详细内容

重组家庭男孩的为“义”冲动

一、基本情况

涉案未成年人基本情况:小李,男,汉族,中专文化,群众,TG区人,案件发生时未满18岁,属于未成年人。

案件基本情况:小李和朋友一起喝酒,一位朋友酒后和人发生冲突,随后叫包括小李在内的其他朋友与对方打架,小李认为不能看着朋友挨打,就参与了打架,因涉嫌聚众斗殴案件,小李被警方拘留。

二、个人经历

小李来自一个重组家庭,上初中之前,他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和祖父母关系亲密,祖父母很宠爱他也会管教他,现在他也会经常去探望爷爷。小李上初一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嫁,小李跟随母亲继父一起生活。虽然名义上是一起生活,但小李对母亲再次重组家庭并不是很赞同,母亲后来又生了个小妹妹,可能将更多心血放在了女儿身上,对小李疏于管教,小李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在外面住,并不会回家。

小李的朋友有些是从小就认识的,大部分是一起上学的同学,少部分是由朋友介绍认识的社会上的人。平时会和朋友一起打台球,去网吧,聚会时偶尔会喝酒。他喜欢交朋友,出手大方,重情义,深受朋友喜欢。

三、综合评估及犯罪原因分析

小李涉嫌聚众斗殴事件,从原因上分析,他法律意识淡薄,拥有年轻人常见的莽撞冲动,意气用事;但这些只是表层显而易见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家庭对他的影响。小李从小就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母亲关系比较疏远,亲生父亲入狱,小李在交谈中并不愿太多地提及生父。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小李在新家里却像是个外人,继父也直言不希望因为他的事影响到家里人,很显然,小李并不能融入到这个新家庭之中。和他最亲密的奶奶去世了,爷爷住进了养老院。母亲和继父可以给他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却不能提供家人的温暖与爱,所以小李将情感需求投射在朋友身上。他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更多的是希望在朋友那找寻到自己的价值,得到朋友的喜爱和尊重。

小李在陌生人面前看起来外向开朗、积极健谈,但这种性格很像是他营造出的表象,当触及到他不愿提及的地方,他就会变得沉默寡言,敷衍逃避(亲生父亲、和母亲继父的关系)。

综合评估:从他的成长经历、性格以及案件经过来看,他再犯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是他的家庭环境、交友状况以及对待外界尤其是家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他后期的发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科云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